資深快遞觀察員趙小敏向《金證券》記者直言,民營快遞公司趕在“雙11”之前提價,並非明智選擇。在其看來,2014年以來,中國快遞市場的格局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,EMS推出極為廉價的快遞產品,不差錢的順豐也推出了專門針對電商的一系列特惠產品,鐵路快遞更是推出了專列和承諾服務,國際快遞企業也加緊在中國市場深耕細作。市場份額重新進行了劃分,國有快遞已經奪去通達系快遞10%左右的市場。“在這個時期,通達系快遞不是對產品結構進行整合或推出新的快遞產品,把失去的陣地奪回來,而是動用漲價這一原始的競爭手段,市場會認同嗎?”他表示。
  另外,今年各項經濟數據並不理想,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明顯。
  對此,熊大海回應稱,“即使我們提價,與EMS、順豐的差距還是挺遠的。”昨日,《金證券》記者從南京某代收快遞網點瞭解到,從該處寄出去的包裹如果發往長三角地區,順豐收費標準為“12+2”元(起步價為12元,每超過1公斤加收2元),申通為“10+1”元,圓通為“8+2”元,匯通為“6+1”元,EMS價格則超過20元;如果發往其他地區,順豐收費標準為“24+10”元,申通為“15+8”元,圓通為“12+10”元,匯通為“10+5”元。
  當《金證券》記者提及,倘若快遞費提高,快遞龜速、損壞的情況能否有所改觀?熊大海稱,“這是我們提價的出發點,但並不能保證最後的結果是這樣,畢竟這中間有太多不可預料的問題。”  (原標題:漲價:競爭手段太原始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20hahwf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